厦门:创新活态传承 绽放非遗华彩
时间:2021-08-19 18:00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365bet官网注册_365bet官方博客_和365一样好的平台有什么坚持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从2007年全国首个国家级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到2019年顺利验收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主要建设地区之一,创新探索出非遗活态保护传承的“厦门经验”,走出制度化、系统化、融合化的传承发展之路,让厦门非遗和闽南文化焕发新时代的华彩。
一、推进制度化建设,打造非遗活态传承新机制
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制度化、整体性保护,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非遗保护新机制。
一是强化法治引领。用好用足特区立法权,2020年出台我国首部地方文化保护专项地方法规《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靶向破解闽南文化保护中的现实难题,首次明确实施闽南文化保护名录制度,设立闽南文化保护专职队伍、允许在厦台胞申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设立闽南文化集中展示中心、鼓励城市建设体现闽南特色等等,为闽南非遗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二是完善保护名录。从2005 年起先后三次开展全市性的非遗普查,详细调查全市所有自然村、16 个门类、7903个项目,共记录文字286 万字、录音录像109 小时、汇编文字资料51 册,摸清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底。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认定与管理,目前拥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89 项,其中世界级2 项(南音、送王船)、国家级16项;拥有市级以上传承人175 人,其中国家级12 人、省级65 人。
三是规划整体保护。按照福建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推动中山路、鼓浪屿、集美学村等历史文化街区,翔安区内厝镇吕塘村等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以及民间信俗保护区域、民俗保护区域、传统体育游艺保护区域、传统音乐曲艺舞蹈保护区域等整体性保护。各重点区域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得到重点保护和传承,区域文化生态逐步得到良好修复。
二、坚持系统化保护,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
注重系统观念,从场所、人才、教育等方面多措并举,续写非遗华章,讲好非遗故事,切实提升保护传承水平。
一是建设传习基地。依托市、区文化馆,先后建立起市级非遗展示厅1 个,区级展示厅(中心)3 个,各非遗项目专题馆厅23 个。指导各非遗保护单位和传承人设立传习中心(所)59 个,并登记为“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加强规范管理。蔡氏漆线雕展示馆、惠和石雕文化园、妙吉祥香道馆、珠绣艺术馆、鼓浪屿馅饼博物馆等一批集生产、观光、传承、宣传为一体的非遗项目场所设施先后建成。
二是培育传承人才。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提升传承能力。市非遗保护中心也每年开展培训,提高非遗保护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通过厦门艺校木偶戏班系统性专业训练,培养了新一代木偶戏从业者,拥有省、市级传承人多名。出台政策加强对传承人的管理与支持,如同安等区将各级传承人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和民俗文化人才”队伍,每月给予专项津贴,支持开展文化传承和公共文化服务。
三是普及传习教育。注重修复和保护闽南语语言环境,坚持开展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活动。365bet官网注册_365bet官方博客_和365一样好的平台有什么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开展闽南语师资培训及闽南民歌、童谣等吟诵、演讲比赛,编写《闽南方言与文化》乡土教材及教师参考用书,在全市150 多所幼儿园、小学推广。市委组织部把学习传承闽南文化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之一。厦门大学将闽南语教育列入学校选修课程,成立了闽南语协会,开展系统理论研究和教学科研工作。市教育和文化部门每年举办“闽南文化走透透”“非遗”进校园等传承活动,“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习营”在两岸轮流定期举办。
三、创新融合化发展,构建非遗活态传承新格局
持续推动非遗与各领域融合,打造非遗品牌,迸发新的活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效发挥非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
一是非遗走进日常生活。积极复苏民俗节日和民俗活
动,思明区“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同安区“孔子文化节”“苏颂文化节”等“一区一节”民俗活动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广泛开展非遗培训班、非遗文旅体验等各类非遗社会传承活动,让非遗项目走近市民,走近生活,成为厦门的文化标识,展示厦门的文化形象。
二是非遗带来产业新增长。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鼓励非遗与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产生“造血”功能。支持非遗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创新内容和服务形式,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厦门漆线雕技艺保护单位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每年组织锡雕、珠光青瓷、闽南传统美食等非遗项目及传统手工艺项目参加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非遗购物街及各类文化旅游推介,推动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厦门古法酿造酱油、薄饼、海沧土笋冻、传统面线等非遗产业化项目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产业化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三是非遗成为旅游新亮点。鼓励非遗项目进行旅游开发,推动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基地。惠和石文化园、古龙酱文化园、鼓浪屿馅饼博物馆等“非遗+旅游”项目,成为游客参观体验传播闽南非遗的重要途径。鼓励旅游景区引入非遗文化,鼓浪屿海天堂构引入木偶戏、南音等非遗项目表演,增加了景区的文化意蕴。推动非遗宣传活动进景区,莲花褒歌比赛走进同安金光湖景区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澳头小镇、惠和石文化园等旅游点开展。通过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闽南非遗的体验感、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365bet官网注册_365bet官方博客_和365一样好的平台有什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